摘要:(来源:回澜听涛)城市发展要在国家需求中找准定位,而落子城市的国家战略,就是国家需求最具象的呈现。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略海洋……这是直接落子青岛、与青岛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国家战略,也是青岛高质量...
(来源:回澜听涛)
城市发展要在国家需求中找准定位,而落子城市的国家战略,就是国家需求最具象的呈现。
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略海洋……这是直接落子青岛、与青岛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国家战略,也是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池”。尤其在经济新增下行压力增加、下半年发展任务艰巨的当下,最具竞争力、蕴含最磅礴动能的国家战略,自然就是青岛完成既定发展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底牌。
在一系列国家级动能中,近来有几个领域颇为值得关注。
就在几天前,青岛顶格召开上合示范区建设工作专题会议,部署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找准着力点和突破点,高标准建设好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努力推动上合示范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也在最近迎来了三周岁生日,并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举行建设发展大会上,公布了三年来的一系列成绩,国家战略的强大拉动力展露无疑——三年来,青岛片区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6.9%和58.6%。
在海洋这个青岛的“主场”领域,日前又迎来了一位新“竞争者”。广州正式发布《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广州要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初见成效;到2035年,广州将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这三大领域,不仅仅是青岛承载的国家战略所需,更是青岛城市发展本身的最大优势所在,如何在经济下行、内外部竞争、自身创新驱动等一系列因素中扎实走好下一步,关系着青岛能不能开新局、走在前,挑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梁。
国家战略,要如何在青岛发挥支撑力?
01
再造一个大湾区
国家战略的落子,从来都是为盘活全局大势。从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圳速度、浦东奇迹,再到新时代的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是应对时代大考的中国方案,上合示范区承载的国家使命、时代机遇也不例外。
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赋予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国之重任;
2019年9月20日,国务院批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赋予上合示范区打造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四大中心的国家使命。
今年,青岛又专门出台《关于全域联动推动上合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全市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双向投资额年均增长10%以上、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突破800列的发展目标。
在新发展格局中,上合示范区是中国唯一与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平台,是国际多双边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样板,在跨境贸易、投资等政策方面先行先试,具备独特的政治优势和政策优势。
近年来,随着胶州湾大桥胶州连接线、地铁8号线、胶东国际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启用, 上合示范区 “五港联动”优势更加突出,成为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目前,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常态化开行25条国际国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49个城市。已落地的10个贸易平台、4个跨境电商平台,累计集聚贸易主体1700余家,2021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65亿元,贸易品类涵盖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品、塑料制品等。
投资价值吸引来了高端项目。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中集全球冷链高新产业平台等总投资1765亿元的52个项目落户上合示范区,目前核心区在建项目40个,总投资494亿元,其中,普霖新材料等总投资237亿元的18个项目将于年内投产,上合技术创新综合体等20个总投资162亿元的项目年内开工。
而在《关于全域联动推动上合示范区建设的意见》中,还围绕物流、贸易、双向投资、商旅文化交流四个领域梳理了青岛全市78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重大合作项目清单,包括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合组织国家媒体智库论坛等,将为青岛发展贡献新的项目支撑点。
02
制度型开放走在前
226项制度创新成果中,79项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首创,5项制度创新落地全国首单业务,2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获得国家部委备案,2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49个世界500强境内外投资项目落地……这是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三年来的发展成绩。
制度型开放,是新时代呼唤的新课题。
高质量发展,是要把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发展模式,升级成为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反映到开放领域,就是要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在学习规则和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更多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推进开放。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无疑是青岛制度型开放的先锋试验田。
在今年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实施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青岛自贸片区是山东自贸试验区中面积最大、试点最多的片区,将在山东省“走在前、开新局”的征程中,肩负重任。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每年推出30项含金量高的制度创新成果,做强大宗商品交易功能,推动航运、贸易、金融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
开放,也是青岛下半年承压奋进的关键突破口,青岛片区无疑是开放的主战场。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外贸进出口这个青岛的传统优势领域,在各种“黑天鹅”因素的负面加持下,没能在上半年起到足够的拉动作用,增速仅为2.7%。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青岛也依然交出了还算不错的上半年成绩单。如果其它方面保持稳定,外贸能够在下半年贡献更大拉动力的话,青岛下半年的发展动能将更加充足。
但从前7个月数据来看,虽然工业和投资仍未实现完全发力,但外贸已经开始强势复苏:,前7个月青岛进出口总值迎来较大幅度增长,达到4999.8亿元,拉动增速由上半年的2.7%增长为前7个月的5.3%;其中7月份当月进出口总值更是首次突破900亿元,拉动力量强劲,期待未来的持续发力。
03
经略海洋,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强势
聚焦海洋这片蓝海,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竞跑”之中。
除了最近发布规划的广州,青岛、天津、大连、上海、厦门、宁波、深圳等城市,均已明确海洋经济“十四五”路线图,也相继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
海洋是世界顶级城市和特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航运航空承载的全球贸易需求,拉阔延伸了城市发展的空间;海洋科技的交流突破、信息的互联互通等,推动海洋产业高度集聚,也为城市能级的提升带来动力。
青岛作为海洋资源优势突出的沿海城市,是山东海洋强省战略的主力军。
在多个重要规划、文件中,山东数次点题青岛海洋,明确提出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在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青岛的城市愿景直接点题“活力海洋之都”,“六个城市”里也包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目前,青岛聚集了全国30%以上海洋教学和科研机构、50%涉海科研人员、70%涉海高级专家和院士、实现国际领跑技术占全国44%。而根据青岛相关规划,到2025年,要新增超过25个市级以上涉海科技创新平台。
在科技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域专家评审通过的《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 2021》中,山东海洋创新位于国内第一梯次,青岛海洋创新全国领先。
但同时,科研成果的转化是青岛需要继续破题的地方。相关调查发现,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的本地转化率约为40%,中国石油大学不足20%,还有的高校本地转化率不到1%。
青岛已经相继出台《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等多项政策,均注重产业项目的开发,例如打造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海洋科技孵化器,组建国实科技集团;我国首座海上可移动自升式井口平台海洋石油163也是青岛海洋成果转化的“代表作”。
今年上半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304.1亿元,同比增长10.1%,33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增长面93.9%,重点产业延续上升势头,海洋经济发展基本盘进一步巩固。
海洋产业,正成为青岛发展的强劲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