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6 19:57:07 | 浏览:429
(来源:回澜听涛)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
过去的一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对于青岛而言也是如此。一年里,青岛的“身段”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个北方第三城,正在撕下许多贴在“北方”身上的刻板标签,向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的未来奔涌而去。正如贺词所言:
“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青岛蓄力起跳:
营商环境?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中,青岛居第11位,较上一年提升8位,是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青岛成为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城市之一。
民营经济活力?
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推广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就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经验,并成为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城市之一。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青岛有海尔智家、青建集团、新华锦集团、利群集团和世纪瑞丰5家民营企业上榜,2020年度营收总额达到3639.69亿元,增长90.85%。
2020年,民营经济贡献了青岛57.5%的投资、64.9%的进出口、63.6%的境内上市公司数量、66.8%的税收、82.6%的城镇新增就业、98.1%的市场主体数量。
创新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超大、特大城市:健康基准与理想标杆》中,青岛位列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第10位。
《2021中国城市科创实力调研报告》中,青岛位列“科创领军城市”全国前10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青岛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53名,国内上榜城市中,青岛位列第10。
制造业实力?
在工信部历时2年、2轮竞赛,在全国遴选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青岛市智能家电集群、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入选,成为全国4个双集群入选城市。
在《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1)》中,青岛位列第7名,超过了武汉、成都等热门城市。
在经历了多年腾笼换鸟阵痛后,青岛用改革蓄力,突破了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顺畅了资源要素的流通渠道,终于给自己带来了一个更加灵活、更富活力的身段,以轻盈的身姿跃动在中国北方。
1、创新驱动下的实体经济
青岛过去的辉煌靠的是实体经济,经历的阵痛也来自实体经济。2009年以后,青岛逐渐在城市竞争中下滑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产业更新没有跟上时代发展,尤其是制造业。
事实上,错过互联网经济浪潮的并非只有青岛,从城市定位和产业积累来看,很大程度上“错过”二字其实也无从谈起——互联网作为一种集聚型的枢纽业态,它本来就不是为所有城市准备的——实体经济才是青岛的发展命门。
发展就是追势,追国家战略的大势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在经历了腾笼换鸟之后,青岛的实体经济已经呈现了抓住“势”的显著势头。
从国家战略的大势来看,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脱虚向实是必然选择,当人力、土地等优势趋弱,芯片缺口、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确定性增强时,谁能用自己的产业实力满足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必然会迎来“国内大循环”加持下的飞速发展。
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2021年以来互联网大厂们频频爆发的裁员、减薪、重组风波,以及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的取消,都在表明模式创新的风口已经过去了,资本流向的下一个区域就将是以打破“卡脖子”为代表的的关键技术突破,资本的下一个宠儿必然是拥有创新门槛的实体经济。
青岛实体经济的发展,锚定的是“产业集群”“新兴产业”“创新”三个主攻方向,谋求的是通过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重塑实体经济形态。
在细分领域,青岛的实体经济成色已经有了显著变化。
酷特智能是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下,创新C2M商业模式,实现了从5分钟生产2000件相同产品到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产品。日前,酷特智能还入选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
青岛宝佳为饲料、化工等行业提供超过4000套装备及解决方案,其中在饲料行业的智能集成装备市场占有率超过70%。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体内植入用超纯海藻酸钠完成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登记备案,标志着中国企业在体内植入级海藻酸钠产业化上改变了美国IFF公司全球唯一商品化的垄断地位,有效填补国内空白。
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为行业带来颠覆性突破,“青岛造”的特种绳缆随着“蛟龙号”“天问一号”“新一代载人飞船”等大国重器入海上天……
智能化无水染色产业化生产线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青岛的产业更新,还在产业链上成果显著。
青岛的汽车产业链已经成为千亿产业链,形成了以一汽解放、一汽大众、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五菱为“头雁”的“雁阵型”集群;
惠科、东华鲲鹏、歌尔全球研发总部等项目的建设,是青岛补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短板的“龙头”项目,靠产业上游总部经济这个“龙头”,带动整条产业链资源在青岛集聚发展;
顺诺机器人、高测高精密数控装备、中工际华、宏大纺织等智能装备项目建设,则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配合的产业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的硬件载体。
据统计,去年1-10月份,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长7.4%;前9个月,青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6.2亿元,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14.5%,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2、产业拉动下的人口增长
人是一切事业的核心。
如何留住人是城市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靠一再降低的落户门槛和各种花样繁多的补贴来留人,诚意是足够了,但在长久性和是否违背市场规律上,总是让人心存疑虑。留人的目的不能是为了接盘房地产,而是为了实现城市发展与人的价值实现的双向成全。
因此产业才是留人的关键所在,有没有相应的产业基础为人才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才是城市人才竞争的核心所在。有什么样的产业就吸引什么样的人才,有多少岗位就能留下多少人才。
根据《2021青岛统计年鉴》,2020年底青岛常住人口达到1010.57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18.3万人,为2010年以来增加量最多的一年。官方数据的发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岛的人口焦虑,虽然与头部城市相比仍有显著差距,但也明显不是“后继无人”。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人口增长的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而这些区域性特征又与青岛的产业区域密切相关。
西海岸新区是人口增长最多的区域,增长了6.06万人;城阳区(含高新区)位列第二,增长了4.37万人;即墨区第三,增长了3.3万人。一直以来作为青岛形象代表的市南区人口则减少了1.08万人。
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正是青岛近年来项目布局最密集、最集中,实体经济发展最快的三个区。
在2021青岛制造业企业百强名单中,西海岸新区以上榜32家企业的绝对优势排名第一,新一代半导体、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船舶海工、智能家电、汽车、海洋冷链、影视文化、新经济等已经成为其主打产业,实体经济根基相当扎实。
城阳区不仅有轨道交通这个千亿产业,迈入主城区时代后,“四新经济”正成为其主导引擎,截至目前,城阳区共培育“专精特新”等高成长企业92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认定数量全市第二;获国家重点扶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认定数量全市第一;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7家,认定数量全市第一;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06家,认定数量全市第三;省“瞪羚”企业34家、市“隐形冠军”企业24家,认定数量全市第一。
即墨区位列第三,也是因为做足了实体经济的成色。即墨区正做大做强汽车、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31.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3.1个百分点。
这种与产业布局密切相关的人口在增长图谱,也印证了青岛人口增长的基础扎实。青岛的人口增长并非各种“利诱”条件下吸引到人才市场落户的潜在购房者,而是踏踏实实落在产业当中成长发展的产业人才,这是青岛未来发展的底气所在。
3、目标明确的营商环境优化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好营商环境的“先手棋”,就下活了经济发展“全盘棋”。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保障,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事实上,真正从市场主体角度而言,营商环境的核心标准,往往不是公职人员笑得多甜、办事效率多么争分夺秒这些表面功夫。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议题在于,当地到底有没有、有多少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所以,营商环境优化不只是政策问题,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规范有序市场秩序的塑造,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增强企业的“造血能力”。
公平,是青岛对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承诺;获得感,是青岛对营商环境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作为青岛优化营商环境的“总纲领”,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原则,出台了46条创新举措。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提出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的26条创新突破政策,推行企业开办“全链通”集成服务,压减全流程至1个环节0.5个工作日。以及推行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75天”改革,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掌上办。这也是青岛在培育“单项冠军”的基础上更注重系统集成和配合协同的体现。
此外,市场主体的需求是多样的、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多变的,因此青岛对营商环境的理解不是单一的办事快、流程少、态度好,而是与多样化的需求相适应的综合体系。
其中,无论国企、私企还是外企,大企业、中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能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享受政策红利,是青岛打造营商环境的主要发力点,青岛要让公平成为城市的底色,去除各类有形、无形的门槛,让企业对青岛“一目了然”,这才是真正的“可预期”城市。
让不同行业、不同体量、不同赛道的企业都能够获得精准匹配的公共政策,打破普惠式“大水漫灌”的服务均值,让多元的企业在多样的精准服务中更有获得感,追求服务的精准性而非数字上的平均值,让企业的真实获得感而非纸面打分成为参考坐标,这是青岛衡量营商水平的主要标准。
腾笼换鸟、脱胎换骨的青岛,迎来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红日东升,一切才刚刚开始。
重阳节前后,养老保姆又成热门话题。居家养老是多数老人最希望的养老方式,所以,请一个养老保姆就成为很多家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发现,尽管社会需求较大,但专业的养老保姆较为缺乏,养老保姆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家庭为了老人换了三四
新京报快讯 据青岛卫生健康官微消息,2022年4月4日0时至12时,全市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其中即墨区1例,男,40岁;平度市1例,男,32岁。2人均系外地入青货车司机,4月3日各自驾驶货车到达青岛后,核酸检测阳性
青岛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它依山傍海,风光迷人,气候宜人,海岸线宽阔靓丽,崂山山清水秀,空旷幽远,有众多自然人文景观,海鲜美食也既便宜又鲜美,使青岛成为我国旅游热门城市之一。今天为您总结了青岛旅游景点排行榜,为您呈。
如果你喜欢去海边,那么青岛这个景点千万不要错过,现在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关于青岛的景点信息,基本上去青岛这几个景点小编是比较推荐大家去的,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吧。崂山门票:1.旺季(4月1日-10月31日):巨峰景区80元,流清——仰口游览区90。
近日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一则《漳州市中心城区“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草案公告公告显示漳州中心城区未来五年将重点发展38个片区包含教育、交通、医疗等各方面内容第一部分 规划期限、范围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来源:四川在线4月11日晚, 四川盆地风声雨声雷声此起彼伏。 在资阳安岳, 雷电、大风、强降雨、冰雹天气接连上线, 瞬间最大风力达到了13级。 13级大风因何而起?4月出现这样的强对流天气是否罕见?今(12)日, 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台首席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