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大城市青岛,未来有多大?未来青岛将如何定位、如何发展?省级层面已给出明确定位——特大城市。近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就《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两个特大城市,分...
特大城市青岛,未来有多大?
未来青岛将如何定位、如何发展?省级层面已给出明确定位——特大城市。
近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就《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两个特大城市,分别为山东的两大“龙头”城市——青岛、济南。
实际上,青岛市主城区已经在不断“扩容”。今年3月份,青岛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将城阳划入主城区。未来5年,青岛将形成“5+3”的主城格局,“5”指的是,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五大主城区。3指的是,黄岛、即墨和胶州“三大主城片区”。随着主城扩容,“大青岛”正加速成型。
城区常住人口早已达标
城区常住人口是衡量城市人口规模大小的关键指标之一。城区人口规模的大小,对城市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和自身对外辐射能力至关重要。在国务院发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中,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其中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实际上,早在2018年,青岛城区人口就已经达到512.70万人,成为山东首个特大城市。
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青岛城区也在不断扩大。2010年-2019年的十年间,青岛城区常住人口从276.28万人,增长到529.48万人,增长了92%,几乎翻了一番;建成区面积从282.33平方公里,增长到758.16平方公里,增长了169%,10年间几乎长出了两个“青岛”。
今年刚刚公布的山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青岛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截至2020年年底,青岛市常住人口达到1007.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688474人。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青岛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人。
据此来看,按照人口这一标准,青岛早已经是“特大城市”,未来还会继续变大。但是,在城市发展空间上还有望进一步扩展。
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
《规划》不但为青岛的未来发展定位,还明确将提升济青两大城市能级,增强其区域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
《规划》提出,到2035年,山东城镇化率将达到75%左右,形成2个特大城市:济南、青岛;14个大城市: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中等城市21个、小城市57个,建制镇若干……
《规划》还将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布局,融合产业空间、创新空间和城市空间,形成以济南、青岛、烟台为主引擎的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布局。
《规划》提出,山东将围绕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提升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能级,做强省会经济圈、提升胶东经济圈、振兴鲁南经济圈,形成高效、集聚、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镇空间新格局。
在增强济青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层面,《规划》提出,山东支持济南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强区域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具有强大动能和核心竞争力的高质量增长极,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
重提打造青岛都市圈
值得注意的是,在山东“十四五”规划中只字未提的都市圈,又卷土重来。《规划》重提要打造青岛、济南两大都市圈。
实际上,国家大力发展都市圈的政策信号,越来越强烈。从4月份至今,国家发改委接连批复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打造都市圈,易于对接国家战略,对青岛而言是非常大的机遇。
《规划》提出,以青岛为中心,协同潍坊、日照等城市联动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创中心、对外开放枢纽和黄河流域开放门户,打造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
青岛应抓住机遇窗口,尽快编制新的都市圈规划,并争取国家相关部委的批复,由此可以把“红利”最大化。
一座充满了希望和生机的特大城市,必然将会吸引更多人投向它的怀抱。特大城市的定位,带给青岛的将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意味着空间的扩大、人口的增长、都市圈的影响力等等。特大城市青岛,还有很大的生长空间。
半岛全媒体记者 殷红艳 综合学习青岛、青小岛、半岛新闻客户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