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6 19:59:55 | 浏览:545
刚刚创造了“地表最快速度”纪录的青岛,趁热打铁,聚焦由高速牵引的轨道交通产业。
7月22日下午,2021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全球生态伙伴大会在线上下线同步开幕。约300位来自全球的轨道交通领域专家、全产业链生态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投资机构齐聚青岛,就地铁场景发展、轨道交通新产品及未来研发方向、青岛轨道交通产业新政策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前瞻观点。
轨道交通产业是中国速度的象征,是中国创新的骄傲,是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出去”的国家名片。党中央对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寄予厚望——
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乘坐京张高铁赴张家口赛区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
青岛有实力,有责任扛起国之重任。青岛是中国第一列蒸汽列车“八一号”、第一列高速列车“和谐号”、世界运营时速最高列车“复兴号”的诞生之地。今年3月,青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两天前,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也在青岛下线。
面向未来,青岛把轨道交通产业作为努力打造的五个全国一流产业集群之一,重点部署,着力突破。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链条长,要想不断完善产业生态,进一步提升全产业本地配套率,青岛需要更多“合伙人”。
在聚光灯下,举办这样一次全球生态伙伴大会就是要凝聚更广泛的共识,动员更广泛的力量,达成更广泛的合作。
会上,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青岛地铁集团、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分别与生态合作伙伴就山大华天软件青岛总部项目、上海新致青岛产业基地项目等22个项目现场完成签约,成果丰硕。现场还举行了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对接会启动仪式。
这些努力,为进一步壮大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做优产业生态圈,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金融资本助力支撑等起到了积极而富有有效的作用。
01 全球产业格局正在重整
2021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格局正在重整。
1月29日,备受关注的法国阿尔斯通收购加拿大庞巴迪铁路业务“尘埃落定”。交易完成后,阿尔斯通超越西门子成为全球第二大轨道交通公司,西门子退居第三。新的阿尔斯通集团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5万名雇员,年收入将升至157亿欧元,在手的未交付订单金额达711亿欧元。
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中度再次提升。中国中车、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3家企业全球销售占比超过80%。中国中车规模仍稳坐全球第一。年报显示,2020年中国中车总营收2276.56亿人民币(约298.67亿欧元),是阿尔斯通新集团的近两倍。
近五年间,世界轨道交通,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增长最快。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较2015年末的1.98万公里增长91.4%,里程总数居全球2/3以上,稳居第一。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达2127.4亿美元,增长率为3.5%。预计到2025年,世界铁路车辆维保市场复合增速为12%,市场规模达到4137亿美元。
目前,美国、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家已陆续推出了新的轨道交通建设及设备更新换代计划,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
德国克诺尔集团是世界领先的轨道车辆和商用车辆制动系统的制造商,也是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重要的合作伙伴。克诺尔轨道系统中国区运营副总Steve Taylor表示,中国在交通建设乃至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毫无疑问得益于改革开放。公司与青岛本地伙伴进行了多年互利共赢的友好合作,不仅参与了中国高铁、地铁的建设,还与中车四方携手走向世界,成功交付了阿根廷、伊拉克、智利、罗马尼亚等多个海外项目,并参与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个项目。
“克诺尔在青岛成立的服务中心在上周刚刚正式落成。在山东,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对外资企业的关注和支持。”他说,很欣喜地看到,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已逐步形成整车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稳步跟进,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克诺尔作为跨国公司代表,将把握“双循环”发展契机,继续发挥在技术和精益制造生产的优势,积极加深与青岛优质本地伙伴的合作,继续深耕中国,深耕青岛,助力轨道交通事业的高质量、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0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开“窗口期”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在国家战略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加持下,中国铁路营运效率及智能建设规模已取得显著提升,铁路科技创新水平走在世界先列。
高速铁路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产业的未来在哪里?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城市群、都市圈成为承载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与之相适应,打造“一小时通勤圈”,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成为各地政府“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热词。
面对发展的“窗口期”,各地“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写入其中——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的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均是各省市的重大工程;
高铁工程仍是各省市发展的重点;
大都市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着力打造1小时通勤圈。西北省会城市开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论证;
轨道交通装备强省如山西、山东、湖南、辽宁、吉林、四川等省,都有大力发展升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划;
2020年由于全球疫情影响,中欧班列逆势增长。“十四五”期间,多省市明确提出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高效联通国际主要市场。
面对交通强国战略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速的叠加红利,轨道交通产业市场将释放更大的能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曾计算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多层级轨道交通将重构大湾区时空联系格局,为今后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按照内湾半小时、湾区一小时的空间布局,整体完善轨道交通的目标,整体上要有近八千亿元到一万亿元的投资额。
“青岛地铁未来拥有足够广阔的市场空间,能够为大家提供充足的产业投资和发展空间。”在大会上,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刚向全球合作伙伴发出邀请:
今年,青岛地铁三期建设规划已被国家发改委受理,将力争年内实现全部线路开工建设。预计“十四五”期间,青岛将完成地铁建设投资1100亿元。此外,青岛地铁集团作为胶东半岛城市群中唯一具有成熟建设运营经验的企业,正在全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承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运营任务。“我们将探索共建共享,互利双赢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
03 青岛发出真金白银的邀请
产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直线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轨交行业深度调整等挑战,全球轨道交通企业正在加速进行战略转型。
如果我们只看到世界的复杂、动荡,而忽视其中的必然规律,可能就会茫然失措。
会上,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学华用自己对中车四方未来市场发展及最新研发产品的理解,为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提振了发展信心:
从2003年到2020年,中车四方的营收从大约13亿做到了400亿,靠的是几代企业领导提前在战略上谋划布局,创新产品,赢得未来。现在,我们依然要把重点放在研发未来有可能引导市场需求的产品上。7月20日,我们刚刚共同见证了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的成功下线。在企业的战略中,这就是未来产品的引领,是轨道交通发展最高等级的产品。一旦它被市场所接受,这不仅是中车四方的发展契机,也是产业链上中下游所有企业发展的未来机遇。但它需要时间去培育、创造,未来5-10年我们将看到企业进入下一个高速发展期。
田学华还对400公里高速动车组、货运动车组、中欧班列所需变轨技术、标准化地铁、智慧地铁等新产品进行了介绍。“中车四方股份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客运轨道交通最强企业。但完成目标不能单靠自己,要通过与供应商团队、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来完成。当大家出品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高水平的,我们的整车产品才能质量过硬,才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关注产业优势,优化营商环境,在聚焦中不断追求卓越,这是一座城市能够做强做大一个产业的深层次逻辑。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家是推进产业发展的‘绝对主角’,青岛一直以来都十分尊重企业家创意,企业家提想法,政府组织论证,可行就实施。今天,借生态伙伴大会这个平台,我们将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先行公开,向产业生态圈的各位企业家公开征求意见。”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主任秦青松对产业政策的提前“剧透”——
聚焦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实施强链、补链、延链激励;
聚焦打造轨道交通人才高地,实施“高精尖缺”人才招引激励;
聚焦打造轨道交通创新策源地,实施技术创新激励;
聚焦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实施金融创新激励;
聚焦打造核心承载区,推进要素资源向示范区集聚。
秦青松表示,通过真金白银的资金奖励、政策支持等激励措施,招引人才、鼓励创新、整合资源,示范区将为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不断跑出“新速度”。
当前,青岛市正致力于建设工业强市,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青岛着力打造的五个全国一流产业集群之一。
善聚者众,善行者远。
青岛正在以开放的姿态,诚邀全球企业家、合作伙伴一起携手,以轨道为纽带,相互成就,合作共赢,达世界,向未来!
作者|刘兰星
2021随着新冠疫情爆发,据预言,还有超级地震,陨石坠落撞击地球,未知的灾难同时降落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已经高度发达,那么目前我们人类文明处于什么样一个发展阶段呢?目前为止,人类文明接近一级宇宙文明,即行星文明,随着地球资源日趋枯竭,人类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中国经济产业带名城今日分享:四川省江油市江油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绵阳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成渝经济区北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首
经济发展,交通为先。在“十三五”期间,秀洲交通积极当好“先行官”,着力打通城乡融合发展“大动脉”,圆满完成了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设任务。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画好蓝图才能精准发力,目前,秀洲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
大河网讯 9月25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鹤壁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鹤壁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鹤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郝志军在答记者问中介绍,党的十八
9月29日,我市6个重点城建城管交通项目集中开工,涵盖道路交通、民生保障、城市更新、绿色低碳等领域,为决胜四季度、实现“全年红”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武景顺,市领导李卫东、杨彦玲、鹿建宇、李瑞霞、陈红阳、郭书佩出席。
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安徽蚌埠6月8日电 (刘浩 怀萱)“人都往外走,村里留不住。”这是以前村民对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的描述。如今的双墩村已然换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安庆,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厂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机动船、第一部电话机……曾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制造业的辉煌。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历史
图为会议现场。河北新闻网讯(吕宁)为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6月3日上午,河北省数字经济联合会与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次高新技术产业园(廊坊市龙茂华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
记者从新荣区能源局获悉,今年新荣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性新能源产业基地,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风能和太阳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加快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对于节能减排、增
来源:经济参考报在“青啤时光海岸精酿花园”餐厅,工作人员为顾客打啤酒。记者 李紫恒 摄作为拥有119年历史的百年品牌,青岛啤酒在时代风雨中见证了“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青啤持续加大创新驱动,各项经营指标频创新高,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