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到青岛,出了青岛火车站,往南一走,就能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看到深入海中的栈(zhàn)桥,看到有个白色灯塔的小青岛。这里是青岛给很多外地朋友的第一印象,不过也有不少不清楚的人下了火车直接坐公交或者打车去了别处。单看景色,栈桥并不惊艳,那为...
来到青岛,出了青岛火车站,往南一走,就能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看到深入海中的栈(zhàn)桥,看到有个白色灯塔的小青岛。这里是青岛给很多外地朋友的第一印象,不过也有不少不清楚的人下了火车直接坐公交或者打车去了别处。
单看景色,栈桥并不惊艳,那为何永远人流如织呢,为何又能代表青岛呢?
先来看看栈桥的历史
1892年,也就是青岛建置的第二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栈桥,长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是青岛最早的码头。
德占时期栈桥
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国侵占青岛后,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
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在青岛打败了德国,抢占了青岛,占领青岛后,日军也效仿德军在栈桥上举行了阅兵仪式。青岛是中国唯一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城市。
1922年12月,中国收回青岛后,中国的水军也在此阅兵,以显示中国主权的收回。
1933年栈桥
1931年民国时期,当时的青岛国民政府决定对栈桥进行维修改造,工程由信利洋行施工,工程师弗.希诺克设计,于1931年8月20日开工,将锈蚀严重的铁码头拆除,改成了35孔的铁筋混合土透空栈桥,在其南端增筑三角形岛堤和八角重檐攒尖琉璃瓦屋面的回澜阁,工程于1933年5月竣工。
1938年,青岛被日本再次占领,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
建国后,市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整修加固,栈桥也成为了前海休闲游览的重要景区。
拥有百年历史的栈桥,目堵了青岛的沧桑岁月,也见证了青岛的快速发展。
青岛十景之“飞阁回澜”
1936年,青岛市政府组织了“青岛十景”的评选活动,其中“飞阁回澜”名列榜首,立于回澜阁,潮涨潮落之间的海浪拍打防波堤激起白色的浪花,激扬而又壮阔。
回澜阁正面顶部三字牌匾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
前几年回澜阁收费,门票4元,一二楼全是摊位,落地窗几乎全被挡住,什么景也看不到,实在是坑人不浅。
现在免费了,也没有了摊位,不过只开放了一楼,展出了栈桥的一些历史照片等,期待早日开放二楼,能够重现一窗一景。
栈桥与海鸥的不解情缘
海鸥是候鸟,每年秋冬时节,大量海鸥会飞抵青岛越冬,次年春天再返回西伯利亚等地繁殖后代,数量由最初的几千只增至十多万只。
海鸥喜欢栖息栈桥,是因为当冷空气到来时,前海一带相对暖和一些,并且这里游客多,很多人会带来或者买来食物给海鸥喂食。
有的海鸥在低空盘旋,有的在海面上栖息,有的飞临人们身边,享受人们的喂食,一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实在是惬意。
栈桥既是青岛的地标,也是青岛的文化符号。
虽说栈桥算不上惊艳,但说它是青岛的象征,相信没人会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