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七城进入国家视野,青岛要如何脱颖而出?

2022-09-06 19:54:08 598

摘要:(来源:回澜听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人们向海掘金的脚步从未停歇。随着人类进入开发海洋资源和利用海洋战略空间的新阶段,海洋在保障国家总体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建设港口、发展海洋贸易已经不是经略海洋...

(来源:回澜听涛)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人们向海掘金的脚步从未停歇。

随着人类进入开发海洋资源和利用海洋战略空间的新阶段,海洋在保障国家总体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建设港口、发展海洋贸易已经不是经略海洋的唯一解。中国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科研,提升海洋开发利用层次,建设海洋强国。

国家重点布局,城市先行先试。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一则《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438号建议的答复》,点名深圳上海青岛宁波天津大连厦门七座城市“基本具备建设海洋特色现代化城市的基础条件”,并表露出要推动上述城市进行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鲜明倾向。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海洋发展已经进入国家视野,要成为经略海洋、竞逐国际赛道的“排头兵”。

为了回应国家的认可和期待,同时为了积极融入世界发展格局、实现自身发展,许多城市都采取了行动。深圳在党代会上提出要布局深海,宁波印发全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行动纲要,种种高规格布局都表示海洋这一领域的竞争正在逐渐“升温”。

面对时代浪潮,青岛也亮出目标,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

青岛拥有绵长海岸线、天然良港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也承担着深化开放的国家战略。优势叠加,经营好自身优势的青岛,将在经略海洋的道路上持续向前。

01

志在必得的青岛

在经略海洋的路上走在前列,青岛有充足的底气。

2021年,青岛完成海洋生产总值4684.84亿元,总量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第一位,同比增长17.1%,占GDP比重达30%以上。同时,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在科研力量上稳稳占据全国头部位置。

无论是GDP“硬通货”,还是科研“软实力”,青岛两手都抓,两手都硬。良好的基础激励着青岛不断向前持续引领,转到2022年,尤其是党代会之后,青岛向海图强迈出了更有力的步伐。

在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之后,4月12日,青岛发布《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初步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同之前的《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遥相呼应,形成了“1+1+1”的政策支撑体系。4月26日,市主要领导又前往部分涉海驻青单位和科研院所进行调研,这一行程和《意见》的出台仅相隔两周。

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行动传递着这座城市时不我待、经略海洋的决心,除此之外,青岛“作风能力提升年”进行的一系列实干导向的行动又为青岛达成目标增添了保障。

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以此为原则的青岛正在经略海洋的道路上向前疾驰。相信青岛将脚踏实地,步步落实,如期完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02

日趋激烈的竞争

和青岛一样下“大功夫”的城市,不止一家。

宁波在海洋这条赛道上筹划已久,《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并不是这座城市宣布参与竞争的“冲锋号”,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起总攻的号角。

宁波舟山港2021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3108万标准箱,国内仅次于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22405万吨,居全国首位。巨大的吞吐量支撑起枢纽作用的同时,从宁波港到上海洋山港的跨海大桥正在建设当中,可以预见,大桥建成后将会帮助宁波和上海顺利“合龙”,不但推动宁波快速发展,对上海稳固竞争优势也有助力。

图片来源: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一直以来坚持市场导向的深圳也开始自我补强,提升科研实力,加快深圳海洋大学建设,补足科研上的短板。今年2月,厦门公布“筹建厦门海洋工程大学(暂定名)”的消息也引发了一波关注。青岛的“竞争对手”们纷纷采取行动,通过合理调度自身资源、补全发展弱项,在海洋发展上取得更多成效。

如果说其他城市发布竞逐海洋中心城市的规划引人关注,那么这些具体的行动和成果就给了青岛实打实的压力。

压力也是动力。青岛要看得见其他城市的优势与努力,同时也要坚定信心,寻找争先进位的最佳方式,将其他城市的发展需求转化为自身的发展机遇。

青岛海洋科研力量位居全国前列,越多的城市发力海洋,这份尖端的研发力量就会拥有愈加广阔的市场。步入2022,青岛更向前一步,布局了一批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面对竞争,这座城市将拿出更多过硬成果,寻找脱颖而出的良机。

03

加快转化的前路

想要在海洋赛道上保持领跑,需要合理利用既有优势,更需不断向前突破。补足短板、再进一步,对于青岛海洋经济崛起有着积极意义。

青岛曾召开会议“自曝短板”,剖析了自身在海洋发展领域存在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海洋领域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作为青岛海洋科研最尖端的力量,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的本地转化率约为40%,中国石油大学不足20%,还有的高校本地转化率不到1%。

科研产业是经略海洋的两根支柱,均衡协调步子才能迈得又快又稳。若科研成果在本地难以落地转化为生产力,仅靠对外输出技术无法最大限度发挥科研优势,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导致科研力量流向具有更强承载力和转化能力的地区。

为了实现综合发展,完成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目标,青岛着力提升转化能力,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完成海洋领域的资源整合衔接。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牵头制定的“海洋15条”,就是用政策进行资源梳理,针对发展堵点进行疏通。开展海洋领域突出贡献人才评树活动,对获评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实施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推动海洋领域重大创新产品研发和重大创新成果转化及示范应用,每项支持额度最高1000万元。

青岛兼顾人才队伍建设和平台搭建,着力让技术走上生产线,让科技赋能海洋装备、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海洋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提质增效。

经略海洋,筑梦深蓝。在向海发展的路上,青岛直面竞争、抓住机遇、迎接未来。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